4G结束,5G来临,4G基站已经无法承载新时代5G的信号发射需求,而且纵观通信技术发展,基站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核上都在进行不断创新。设备商需要通过创新百变的基站来满足运营商建网需求。但是实际上无论基站如何改变形态,从广义上看,其依然只有宏站和小基两种。宏站主要负责室外信号的广覆盖,需要安装在铁塔上,诸如HUAWEI5G刀片式的基站;小基站主要在室外热点区域或是室内区域的集中覆盖,无需依靠铁塔,诸如灯杆基站、井盖基站、无人基站等。 接下来e企学小编为大家剖析5G时代基站的创新以及基站创新后又多了哪些作用。 宏站从内部革新 宏站的发展从形态上来看比较固化,一直延续传统的“行李箱”形态。但是从内核来看,受标准的影响,基站的内部架构和天线等方面都在进行革新。 据业内人士先容,在内部架构上,传统基站由基带单元(BBU)、射频单元(RRU)和天馈线系统组成,而5G时代,集中/分布单元(CU/DU)架构将成为可能,即把BBU被拆分为集中式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两级架构,RRU与大规模天线集成为有源天线AAU,原BBU部分物理层功能放到AAU中,导致5G基站内部结构改变。 同时,由于5G部署频段不同,设备商需要解决支撑高中低全频段问题,而目前设备商均推出覆盖2,6GHz、3.5GHz、4.9GHz等全频段5G基站;而为了解决2G/3G/4G/5G多种制式共存、大规模天线等技术问题,设备商推出极简部署设备,诸如HUAWEI刀片式基站、中兴UniSite极简站点等。同时,针对5G能耗问题,诺基亚从降温系统入手研发液冷基站。 小基站春天将至 不同于宏站一直是平稳的迭代式发展,小基站的发展在经历了多个隆冬之后,在5G时代,终于有望迎来春天。 多位通信行业的专家告诉《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不同于4G时代小基站不温不火的发展节奏,5G时代将迎来小基站的大爆发。 首先,5G时代,业务场景将更多地从室外转向室内。5G有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RLLC)、大连接物联网(mMTC)三种场景,催生出VR/AR、4K视频、远程医疗等多种业务,而这些业务大部分都发生在室内,这就为聚焦室内热点覆盖的小基站提供发展“沃土”。 其次,5G需要部署在更高的频段,这使得单站覆盖范围变小,而5G如果实现与4G相同的网络覆盖,需要的基站数量将是4G的2倍以上。根据赛迪顾问此前发布《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预计,在毫米波频段,小基站间隔将缩小到10~20米,5G小站数量,保守估计将是宏站的2倍,预计将达到950万个。 再次,与宏站相同,小基站是由RRU、BBU、有源天线、直放站(中继器)组成。4G时代,小基站需要集成RRU和BBU两个设备的功能,在有限的体积要求下,芯片处理能力与传统宏基站有所差距,因此由于基站App运行异常,导致用户投诉的问题屡见不鲜,这也让小基站长期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但在5G标准下,基于CU/DU架构,将原有BBU部分物理层功能放在AAU中,可以降低小基站芯片的处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基站运行异常问题。 最后,受制于5G能耗问题,运营商将更有针对性地部署5G网络,而小基站由于具备灵活部署的优势将成为运营商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