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带处理单元BBU:完成信道编解码、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协议处理等功能,同时需要提供与上层网元的接口功能。 射频处理单元RRU:是天线系统和基带处理单元沟通的中间桥梁:接收信号时,RRU将天线传来的射频信号经滤波、低噪声放大、转化成光信号,传输给BBU;发送信号时,RRU将从BBU传来的光信号转成射频信号通过天线放大发送出去。 天线系统:主要进行信号的接受和发送,是基站设备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能量转换器
5g:网络构架:核心网,CU,DU。 5gnr(5g新无线电):毫米波,小型蜂窝,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和全双工
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 CU: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 DU: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 AAU: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及无源天线合并为AAU。 简而言之,CU和DU,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AAU就是RRU+天线
网络: 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空口。 接入网是“窗口”,负责把数据收上来;承载网是“卡车”,负责把数据送来送去;核心网呢,就是“管理中枢”,负责管理这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拣,然后告诉它,该去何方。 接入网(RAN)变化 BBU+ RRU+天线
一个基站,通常包括BBU(主要负责信号调制)、RRU(主要负责射频处理),馈线(连接RRU和天线),天线(主要负责线缆上导行波和空气中空间波之间的转换)
拓展: 在后来,RRU被放到天线身边,所谓RRU拉远。也就是分布式基站。
RAN就变成了D-RAN。DistributedRAN(分布式无线接入网) 成本高于是有了C-RAN,Centralized RAN,集中化无线接入网。除此之外,C还有其他含义。
分散的BBU变成BBU基带池之后,更强大了,可以统一管理和调度,资源调配更加灵活。
TTI/subframe/slot 关系 TTI是传输间隔时间,slot是调度的粒度。即一次传输时间TTI=k*slot,k为整数。在LTE中k总是等于2,即每次传输都是调度两个slot。subframe则是一个时间刻度单位,整个LTE系统是工作在subframe的时序上的。调度器和L1都是以subframe位周期运行,与TTI和slot怎么设定没有关系。LTE中TTI设置为1ms,与一个subframe长度相等,造成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他们的概念混淆不清,总认为一个subframe就是一次传输的长度似得。 symbol(符号) LTE在频域上的最小单位是子载波,带宽为15KHz;在时域上的最小单位是时隙(slot),以0.5ms为周期;这就可以推导出:0.5ms内,在15KHz下,总共走过了0.5*15K=7.5个正弦波周期; 调制是以正弦波周期为单位,这样的正弦波周期被称为symbol(符号),所以每个0.5ms的时隙内,最多能够容纳7个symbol。 那剩下的0.5个symbol咋办?平均分配在7个symbol之间,做为普通CP(普通循环前缀),以对抗无线接口的symbol(符号)间干扰; 如果干扰过大怎么办?那就从7个symbol里扣除1个,做为扩展CP(扩展循环前缀); 这样一来,可用于调制的symbol就剩下6个了;这就是为什么说0.5ms内会有6个或7个symbol的原因。
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 mMTC:大规模物联网。 uRLLC:高可靠超低延时通信
5G技术的特点或优势
5G技术利用了所有现有的蜂窝无线技术(2G,3G和4G)。除了高吞吐量之外,它还为该技术的用户和提供商提供了以下功能。 为服务提供商带来更高的收入。 互操作性将变得可行且更容易。 电池电量低。 更好的覆盖范围和单元边缘的高数据速率。 同时存在多个数据传输路径。 更安全 基于SDR(App定义无线电)的灵活架构。 更高的系统频谱效率 对人类健康无害 由于部署基础设施成本降低,费用更低 更好的QoS(服务质量) 终极下载和上传速度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体验,如宽带有线互联网 大多数设备(如5G加密狗)都可以使用USB电源,因此在电力切断非常普遍的发展中国家更好。
规格/特征 | 5G NR支撑 | 3GPP标准 | 15版及更高版本 | 频谱 | 许可,共享许可,未经许可 | 频带(可能) | 1 GHz 以下 6 GHz以下(41频段即2496至2690 MHz;频段42即3400至3600 MHz) 6 GHz以上(15,28,39,70至80 GHz); | 带宽(BW) | 20 MHz(宽覆盖范围),80 MHz(小型蜂窝),160 MHz(未许可),500 MHz(mmwave - 约28 GHz) | OFDM子载波间隔 | 15KHz用于20MHz BW 30KHz用于80MHz BW 60KHz用于160MHz BW 120KHz用于500MHz BW | 数据速率 | 约10Gbps(每用户峰值数据速率) 约500Mbps(每用户持续数据速率) | 多址技术(用于物联网) | RSMA(资源扩展多址),它是非正交和免费多址接入方案 | 应用程序或用例 | •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 •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例如物联网(IoT),NB-IoT等。 •D2D-设备到设备 •低延迟的超可靠通信,例如远程手术,车辆通信以避免崩溃等。 | TTI(传输时间间隔) | 可扩展 | 子帧 | 新的自包含TDD子帧,适用于同一频道中的不同拓扑和不同服务。 | 支撑尚未定义的未来5G服务 | 提供空白时间/频率资源以添加未来服务以实现无缝集成 | 云服务 | 支撑传感器,智能手机,车辆等。 | 双工技术 | FDD,TDD,半双工 | 延迟 | 不到1毫秒 | 网络拓扑 | 设备到设备,网格,中继 | MIMO / BF | •支撑大规模MIMO •自适应波束成形 •波束跟踪技术 | 标准(接入技术) | CDMA / BDMA | 技术 | 统一IP,无线集成宽带,LAN / PAN / WAN / WLAN和基于5G的技术 | 应用程序/服务 | 可穿戴设备,动态信息访问,高清流媒体,流畅的全球漫游 | 核心网 | 更平坦的IP网络,5G网络接口(5G-NI) | 不可触摸 | 垂直水平 | 小区边缘数据速率 | 100 Mbps |
4G和5G差异
产品规格 | LTE | 5G TF | 5G NR | 完整形式 | 长期进化 | Verizon的5G技术论坛 | 3GPP 5G新无线电 | 无线帧周期 | 10毫秒 | 10毫秒 | 10毫秒 | 帧中的子帧数 | 10 | 50 | 10 | 帧中的插槽数 | 20(持续1ms) | 100(持续0.1ms) | 20(持续1ms) | RB数量(资源块) | 100(最大) | 100(最大) | 100或更多 | 载波聚合 | 5(Rel.10) 32(Rel.12) | 8 | 16 | 子载波间隔 | 15 KHz | 75 KHz | 灵活:2 n * 15 KHz (其中,n = -2,0,1,....,5) | 运营商带宽 | 1.4 / 3/5/10/15/20 MHz | 100 MHz | 每个CC的可变,最大值为400 MHz | 频带 | 低于6 GHz | 28 GHz | 高达100 GHz | 波束成形 | 适用于某些传输模式 | 与DL / UL互惠 | 有和没有DL / UL互惠 | 调制 | 高达256-QAM | QPSK,16-QAM,64-QAM | QPSK,16-QAM,64-QAM和256-QAM | MIMO | 高达8X8 | 仅限2x2 | 高达8X8 | 信道编码方案 | Turbo编码数据 | LDPC用于数据 | NR极化码(控制); NR LDPC(数据) |
4g与5g典型区别扩展: 三个场景有一些共有技术,包括帧结构,设计参数,可能还有信道编码一类技术。 总体上看来,eMBB的设计延续了4g的设计思路:即关键技术和物理层过程并行。技术方面就是信道编码,自包含子帧,系统参数,mimo,波形,多址等技术。有些是新设计,有些沿用4g的技术。过程方面目前看起来新的不多,毫米波的波束获取和跟踪算是有点新意。其他的随机接入,同步等只是方法,参数等细节的变化了。URLLC有不少不确定性,目前看来HARQ要做一些变化,还要设计超短子帧配合快速的RTT来降低时延,ratelessHARQ也是一个改进。编码可能和eMBB类似,用LDPC可能性较大,毕竟polar的重传性能是瓶颈。mMTC可能会再次降低优先级,这个就问题大了,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可能没办法落地了,这个从技术角度也算是略有遗憾吧。
1. 帧结构设计:Scaleable Numerology: 可扩展系统参数集 这个其实是对高频段扩展的一个必然。LTE系统设计的参数是15kHz子载波(NormalCP),设计频率是从700MHz -2.6GHz,后来扩展到3.5GHz。但是5G系统的载频上移了,主要是低频都被4g占了,暂时不会清频,更重要的因素是低频可用连续带宽太少,使用载波聚合的信令开销又比较大。5G需要针对高频率(mmW)设计更大的系统带宽(例如100MHz以上),但是考虑到FFT点数多了之后的复杂度上升(特别是UE),需要限定FFTsize(例如2048以下),这就需要扩展参数集支撑从低频(美国600MHz到毫米波频段),扩展的方法是2的幂次,即30KHz、60KHz、120KHz,相应的系统带宽就是40MHz、80MHz、160MHz。Verizon的100MHz系统带宽被RollOut了。 Self-containedSubframe:自包含子帧 这个是针对毫米波设计的。主要原因是6GHz以上基本上都是TDD频段。现在的LTE7种配置最大的缺点是UL和DL之间离得太远,造成了:a) HARQ反馈时间长, interlace太长,时延大; b)信道反馈间隔太长,不准确。增强之后,同一个子帧内同时包含DL、UL和GP,但针对DL centric、ULcentric有不同的配置方式。
2.信道编码:简单的说就是5G用了LDPC和Polar,至于Turbo和TBCC会不会被用在物联网场景,还需要时间。
3.MIMO:可以从rel-8一直做到rel-N。每个版本都在增强,基本思路都差不多,反馈、赋型、多用户配对、开环、闭环...。 直到5G。5G很大可能会放弃之前那种小区广播系统信息的工作方式,而采用专用信令为主的方式。同时,mmW系统天线阵子尺寸很小,有很大概率UE会配备8-16根天线,甚至更多。802.11ad(60GHz)的产品标准是32根天线,5G应该也不会示弱。 配备了多天线,又要做专用信令,就需要波速获取(BeamAcquisization)技术了,简单的说就是UE开机后搜索可用的beam(BeamRS),这个类似现在的CRS。之后根据测量接入Beam(而不是Cell)。在移动过程中,需要beam tracking保证UE始终有覆盖,切换时还得有beamswitching保证切换。
4. 多址多址是最热闹的话题,现在有十几种方案,但都被踢到mMTC去了。因为mMTC可能暂时不做了,据说现在还有企业酝酿单独立项。等三月份看看结果吧,在答主看来,这个做不做的并不十分要紧,因为NB-IoT很可能能满足mMTC的需求,这样新多址方式就没什么地方好用了。
5. 波形波形方案本来也很多,包括FBMC、WOLA、F-OFDM,都是OFDM的变种,为了能更好的抑制旁瓣,但是分析之后发现都是伪命题。因为加了实际的PA模型之后,滤波器的增益消失了,所以最终还是用了CP-OFDM。
6. 频谱共享技术LTE做了LAA,5G可以在原生系统中加入对unlicesenedband的支撑。特别是在FCC在60GHz追加了7GHz非授权频段之后,这个变得更有前景了。
CSI-RS信号是下行参考信号,终端收到CSI-RS之后,会反馈上行CSI,基站根据CSI选择合适的码本,用于下行业务发送。CSI-RS是监测信道质量的重要参考信号。
端口的英文名为port,5G NR中有各种port,对port深入理解,可以更好的把握数据传输。 CSI-RS端口是特定的时频资源组合,如时域一个符号,频域一个RE为一个端口,有1、2、4个基本端口组成,其它端口数量为基本端口的组合。 以CSI-RS 一套8端口为例,一套指的是下行波束个数,8端口会在AAU 64个射频通道分别映射,即一个端口映射8个AAU通道,因现有5G终端支撑2发4收,故仅可以区分4个port,测试时可以通过设置移相器衰减,选择接入终端的端口。也可以设置移相器角度,使终端自动选择端口。 一般一个时(单个符号)频(单个RE)位置可以表示两个端口,是通过正交码区分开的。
灵活的框架设计 设计5GNR的同时,采用灵活的5G网络架构,进一步提高5G服务多路传输的效率。这种灵活性既体现在频域,更体现在时域上,5GNR的框架能充分满足5G的不同服务和应用场景。这包括可扩展的时间间隔(STTI,Scalab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自包含集成子帧(Self-contained integrated subframe)
5G信道 5G NRDMRS根据UE移动速度灵活可配, 5G NRFaster SRS可更好的适应高速移动场景需求, PTRS能对于相位噪声进行补偿
(5G关键信号-上行)吧。5(G)哥家铺好了多条康庄大道(高频段无线网络),外出之路(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分别命名为:PUSCH、PUCCH、PRACH。 走在这些道道上的信使分别叫DMRS(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用于对无线信道进行评估,以利于信号解调。DMRS是用户终端特定的参考信号(即每个终端的DMRS信号不同),可被波束赋形、可被纳入到受调度的资源,并仅在需要时才发射(既可在上行方向也可在下行方向)。
为了支撑多层MIMO传输,可调度多个正交的DMRS端口---其中每个DMRS端口与MIMO的每一层相对应;“正交”可通过梳状结构的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以及码分复用CDM(以基本序列或正交掩码的循环移位)来达到。
DMRS信号的设计考虑早期的解码需求以支撑各种低时延应用,所以基本的DMRS模式是前载(Frontloaded)。面向低速移动的应用场景,DMRS在时域采取低密度。 在高速移动的应用场景,DMRS的时间密度要增大以及时跟踪无线信道的快速变化。
5GNR根据UE移动速度灵活可配(1 Front-loaded DMRS +additionalDMRS),根据UE移动速度增加DMRS,更好地跟踪上下行信道变化,提升SU/MU-MIMO性能。
SRS(探测参考信号) SRS(sounding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传输于上行方向,主要面向调度以及链路适配进行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 对于5G新空口,SRS被用于面向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的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器设计,用于上行波束管理。 此外,SRS有模块化的、灵活的设计,以支撑不同的流程以及用户终端(UE)能力。 相比4G,5GNR更短周期的SRS测量,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准性(以1 ms SRS 为例)。
5G NRFaster SRS 可更好的适应高速移动场景需求。
5GNR中DMRS和SRS俩个都是上行参考信号,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 DMRS:NR中用于解调,NR上下行均用。DMRS只在分配给UE的带宽上发送,属于UE级别参考信号。
- SRS:用于估计上行信道频域信息,做频率选择性调度;用于估计上行信道,做下行波束赋形。
PT-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 PTRS(Phase-trackingreference signal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之所以被引入5G新空口,是为了对相位噪声进行补偿。 一般地,随着震荡器载波频率的上升,相位噪声也会增大,从而,对工作于高频段(比如毫米波频段)的5G无线网络,就可利用PTRS信号来消除相位噪声。 PTRS信号在频域具有低密度而在时域则有高密度。 PTRS是用户终端特定的参考信号(即每个终端的PTRS信号不同),可被波束赋形、可被纳入到受调度的资源。PTRS端口的数量可以小于总的端口数,而且PTRS端口之间的正交可通过FDM来实现。此外,PTRS信号的配置,是根据振荡器质量、载波频率、OFDM子载波间隔、用于信号传输的调度及编码格式来进行的。
网络切片 网络切片,本质上就是将运营商的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每一个虚拟网络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比如时延、带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来划分,以灵活的应对不同的网络应用场景。 任何一个虚拟网络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到其它虚拟网络
智能手机切片网络、自动驾驶切片网络、大规模物联网切片网络等等。 为了实现网络切片,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Function Virtualization)是先决条件。网络采用NFV和SDN后,才能更容易实行切片。
NR基本时间单位(Tc):Tc = 0.509 ns;LTE基本时间单位(Ts):Ts = 32.552 ns。 4g基本时间是5g的64倍。 LTE 帧结构(type 2):每个subframe的slot个数固定;特殊子帧位置固定;符号长度固定;slot的长度固定;子载波间隔固定。 5G NR帧结构:每subframe的slot个数与SCS有关;slot及符号长度与SCS有关;特殊子帧位置灵活配置;符号数决定CP。
时隙内符号配比:NR中时隙内的OFDM符号被分为“downlink”(表示为D)、“flexible”(表示为X)【Flexible,可用于下行传输,上行传输,GP或预留资源】;或“uplink”(表示为U)。 在下行时隙,UE应假定下行传输仅发生在downlink符号或flexible符号。 在上行时隙,UE应仅在uplink符号或flexible符号发送。
时隙配比:运用多层嵌套配置 第一层:Cell-specificRRC信令半静态配置(小区级别) SIB1:UL-DL-configuration-common&UL-DL-configuration-common-Set2 周期:{0.5, 0.625,1, 1.25, 2, 2.5, 5, 10} ms,SCS dependent 配置参数(SIB1中): UL-DL-configuration-common:{X, x1, x2, y1, y2} UL-DL-configuration-common-Set2{ Y, x3, x4, y3, y4} 支撑单周期和双周期的时隙配置
X1&x3:全下行slot 取值:{0,1,…,配比周期内slot数} Y1&Y3:全上行slot 取值:{0,1,…,配比周期内slot数} X2&x4:全下行slot后面的DL符号数 取值:{0,1,…,13} Y2&Y4:全上行slot前面的UL符号数 取值:{0,1,…,13}
自包含帧结构:从快速反馈的需求出发,最直接的设计就是同一个时隙里同时包含DL、UL和GP;一个自包含时隙同时包含DL/GP/UL的符号,以满足上下行快速转换的需求。
RE( Resource Element ):物理资源的最小粒度;时域:1个OFDM符号;频域:1个子载波。 RB(Resource Block):数据信道资源分配频域基本调度单位,用于资源分配type1;频域:12个连续子载波。 RG( Resource Grid ):物理层资源组,上下行分别定义(对于给定的Numerology); 时域:1个子帧;频域:传输带宽内可用RB资源; RBG( Resource Block Group ):数据信道资源分配基本调度单位,用于资源分配type0,降低控制信道开销;频域:{2,4,8,16}个RB 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控制信道资源分配的基本组成单位时域:1个OFDM符号;频域:12个子载波(1PRB)。 CCE( Control Channel Element ):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基本调度单位,频域:1CCE = 6REG = 6PRB;CCE聚合等级:1,2,4,8,16。
部分载波带宽(bandwidth part ) BWP:网络侧给UE分配的一段连续的带宽资源,5GUE 接入NR网络的必备配置(无BWP不业务);UE级概念,不同UE可配置不同BWP;UE的所有信道资源配置均在BWP内进行分配和调度。 应用场景有:1.应用于小带宽能力UE接入大带宽网络; 2. UE在大小BWP间进行切换,达到省电效果; 3.不同BWP,配置不同Numerology,承载不同业务 BWP分类: Initial BWP:UE初始接入阶段使用的BWP; Dedicated BWP:UE在RRC连接态配置的BWP; Active BWP:UE在RRC连接态某一时刻激活的BWP; Default BWP: UE在RRC连接态,BWPinactivity timer超时后UE所工作的BWP。
5G信道编码:数据信道:LDPC码【在数据面上,相比于Turbo码,LDPC码更适合大数据块,它码峰值速率更高、译码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有更低的误码平台】 控制信道:Polar码【在控制面上,更适用于小数据块,它性能最优,更低的解调门限,计算复杂度低,时延低】
上行信道: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调制方式【QPSK】;承载ACK/NACK,SR(调度请求),CSI-Report(PMI,CQI等)。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调制方式【QPSK】;承载随机接入前导。 PUSCH(物理上行数据信道):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256QAM】;承载用户专用数据。
下行物理信道: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制方式【QPSK】;承载调度及传输格式,HARQ信息等。 PBCH(物理广播信道):调制方式【QPSK】;用于系统消息MIB的广播。 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256QAM、1024QAM】;用于承载用户专用数据。 天线使用端口:PDSCH相关的DM-RS使用以1000为起始的天线端口;PDCCH相关的DM-RS使用以2000为起始的天线端口;CSI-RS使用以3000为起始的天线端口SS/PBCH块传输使用以4000为起始的天线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