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IPRAN引导原则 1.1 网络架构IPRAN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核心层直接与BSC或IP骨干网相连,一般采用大容量路由器构建,具备高密度端口和大流量汇聚能力(暂命名为RAN ER);汇聚层由B类设备(IP RAN汇聚路由器)组成,用于汇聚A类设备;接入层由连接基站的A类设备(IP RAN接入路由器)组成。典型IPRAN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IPRAN网络拓扑图 1.2 RAN ER的设置原则上RAN ER与BSC同局址部署。根据不同本地网B类设备的规模,超大型本地网ER数量不超过6台,大省发达城市、中小型省省会等大型本地网ER数量不超过4台,其他中、小型本地网ER数量不超过2台。 IP RAN建设初期,ER端口配置按1:6收敛比考虑,即ER上行带宽配置为汇聚的B设备带宽的1/6。 1.3 B类设备的设置超大、大型本地网B1设备数量较多,光缆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建设B2设备作汇聚;中、小型本地网B1设备数量较少,光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B1设备考虑直连ER。B1设备一般在核心或一般机楼成对设置,在光纤条件具备的区域,一对B1设备可以部署在不同的机房。在选择同一机房布放时,建议优选具备不同出局光缆路由的机房。 1.4 RAN ER-B类设备组网1.RAN ER-B1对接 为实现双节点保护,同一汇聚机房设置2台B1设备,接入覆盖区域内的A类设备。B1设备采用口字型与本片区2台RAN ER连接,通过裸纤或者OTN承载。一对B1设备接入50个基站时,B1设备与RAN ER间采用10GE上行。当B1设备与RAN ER间流量超过链路带宽的60%进行扩容。 2.RAN ER-B2、B2-B1对接 B2设备的设置根据光缆传输情况,应按照B1设备的数量进行1:6的收敛,B2设备上行采用10GE电路交叉双上行连接至两台ER路由器,B1设备采用口字型与本片区2台B2设备连接,通过裸纤或者OTN承载。一对B1设备接入50个基站时,B1设备与B2设备间采用10GE上行。当B1设备与B2设备间流量超过链路带宽的60%进行扩容。 1.5 B类设备-B类设备组网B 类设备间链路主要在故障时提供备用路径。 (1) 正常情况下,B类设备间无流量;B与ER间发生故障时,B类设备承载的流量经另一台B类设备转发; (2) B类设备间带宽预留为B类设备上联至ER间带宽的50%,初期互联采用10GE接口。 1.6 B类设备-A类设备组网结合我省LTE网络建设情况,一对B1路由器接入BBU数量为20-50个,A类路由器的建设根据BBU设置情况分为以下3种场景: 1.非端局集中设置 原则上集中的BBU数量不超过6个。 设备类型:A1路由器。 设备数量:每台A1路由器对应1个BBU。 接入方式:与BBU分散设置节点的A1路由器共同采用GE进行组环,每个GE环下挂BBU数量不超过6个。 2.端局集中设置 原则上集中的BBU数量不超过32个。 设备类型:A2路由器。 设备数量:每台A2路由器接入BBU数量不超过8个。 接入方式: ü 端局内A2路由器数量只有1台的情况下,采用10GE双归接入至该端局的B类路由器; ü 端局内A2路由器数量大于等于2台的情况下,采用10GE串联环形接入至该端局的B类路由器,每个10GE环下挂BBU数量不超过50台。 3.分散设置 设备类型:A1路由器。 设备数量:每台A1路由器对应1个BBU。 接入方式:与BBU非端局集中节点的A1路由器共同采用GE进行组环,每个GE环下挂BBU数量不超过6个。 IP RAN A、B类路由器设备能力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A类路由器设备能力表 | | | | | | | | | | | | | | | | | | | | 1.TDM接口:E1;
2.以太网接口:FE、GE | |
表2 B类路由器设备能力表 名词说明 1. IP RAN网络:IP RAN网络是指为满足基站回传等承载需求而建设的基于IP协议的接入网。 2. A类设备:IP RAN接入路由器,面向基站等业务接入的路由器,是IP RAN网络的接入点。 3. B类设备:IP RAN汇聚路由器,汇聚A类设备流量到RAN ER。 4. RAN ER:IP RAN核心路由器,用于将来自B类设备的流量汇聚到BSC或LTE EPC。 5. PW:Pseudo Wire的简写,是在边缘路由器对之间建立的一个二层的点对点的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