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新兵

注册:2019-10-30
发表于 2024-9-9 15:51:11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6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6G)将支撑包括全息视频、数字孪生在内的新兴应用。为了实现这些愿景,研究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发新型无线技术,以满足6G的关键性能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这些指标显著优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1]。由于6G无线网络的性能目标远超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预计6G无线网络将融合两大新兴技术趋势: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Ultra-Massive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M-MIMO)和更高的工作频段。一方面,UM-MIMO技术能够实现显著的阵列增益和高空间分辨率,从而提升网络容量和连接性能。另一方面,高频段,如毫米波(Millimeter-Wave,mmWave)和太赫兹(terahertz, THz)频段,可以提供巨大的带宽资源,进一步增强网络性能。具体而言,毫米波和太赫兹UM-MIMO可为6G移动通信提供每秒数太比特的峰值数据速率,实现100倍的速率提升[2][3]。
与5G网络核心技术的大规模MIMO相比,超高频段的次毫米波长使得在发射和接收端天线阵列设计包含256、512甚至1024个天线单元成为可能,从而实现THzUM-MIMO[4]。这种设计可以通过提供高波束赋形增益来补偿路径损耗,并解决通信距离问题。然而,6G中的UM-MIMO不仅意味着天线数量和载波频率的急剧增加,还会导致电磁(electromagnetic,EM)特性的根本性变化。需要注意的是,瑞利距离与阵列孔径平方和载波频率的乘积成正比[5]。在瑞利距离之外,即远场区域,EM场可被近似建模为平面波。在瑞利距离以内,即近场区域,EM场则需要通过球面波进行精确建模。由于5G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天线数量有限,瑞利距离通常仅为数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现有的5G通信技术主要基于远场通信理论和方法。然而,随着未来6G系统中天线数量和载波频率的显著增加,UM-MIMO的近场区域将扩大若干数量级。例如,文献[2] 中开发的3200元个阵元的天线阵列,其工作频率为2.4 GHz,阵列尺寸为2米×3米,其瑞利距离约为200米,已超出典型5G小区的半径。因此,近场UM-MIMO通信将成为未来6G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考虑球面传播模型,这与现有的远场5G系统有着显著不同。
与当前5G毫米波大规模MIMO类似,混合波束赋形架构被广泛认为是UM-MIMO的可行解决方案。在更高的频段,许多硬件限制使得传统的数字预编码难以实现,因此,混合波束赋形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技术[6][7]。混合波束赋形通过将信号处理分为数字基带域和模拟射频域,能够在保持低硬件复杂度和功耗的同时,实现令人满意的频谱效率[8]-[13]。传统的大规模MIMO混合波束赋形通常假设平面波传播,并将用户设备 (UE) 方向设计为模拟波束赋形,其中每个天线单元的相位相同。然而,在近场区域,球面波的相位应基于物理几何结构精确计算,这是一种依赖于天线索引的非线性函数。基站(Base Station, BS)和(User Equipment, UE)之间每条路径的入射角和距离信息都嵌入在这种非线性相位中。通过利用球面波前的额外距离信息,近场波束赋形可以将波束能量聚焦在特定位置,在角度和距离域同时实现能量集中。由于这一特性,近场波束赋形也被称为波束聚焦[14]。
除了这种模拟波束形状的独特特性外,近场传播还为UM-MIMO系统的波束赋形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解决,以便充分发挥6G通信的潜力。首先,即使天线数量巨大,信道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s, DoFs)仍受到有限可分辨路径数量的限制。能够支撑信号传输的路径方向因此变得尤为珍贵。有效利用每个方向,并以结构化正交方式传输多个数据流,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吞吐量[15]。其次,在高频宽带系统中,UM-MIMO更容易遇到波束分裂现象,即波束偏移或空间宽带效应。现有的混合波束赋形架构通常采用模拟移相器(Phase Shifter, PS),其为不同频率的信号调谐相同的相移[16]。然而,电磁波的实际相位是信号传播延迟与频率相关波数的乘积。因此,信号传播延迟只能通过相移充分补偿窄带信号,对于其他频率则会引入相位误差,从而导致波束分裂效应。
另一方面,近场传播为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提供了新的潜力,这些潜力是现有5G远场传输方法无法挖掘的。首先,在球面传播模型下,近场视距(Line-of-Sight, LoS)信道可通过几何关系推导出满秩信道矩阵。具体而言,基于椭球波函数的展开,文献[17] 证明了近场空间自由度与基站和UE阵列孔径的乘积成正比,而与传输距离成反比。这表明,即使在散射环境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高空间复用度[16]。其次,近场传播还能够在多用户通信中提高系统容量。如前所述,近场波束聚焦具备在角度-距离域聚焦能量的能力[18]。因此,近场波束聚焦能够生成具有球面波前的波束,同时为位于相似角度但不同距离的用户提供服务。
鉴于近场UM-MIMO通信的独特特性与挑战,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近场UM-MIMO系统的混合波束赋形设计。为了充分利用UM-MIMO系统的性能,传统为大规模MIMO设计的混合波束赋形已不足够。显然,为实现近场UM-MIMO通信,有必要针对不同的传输场景重新设计混合波束赋形架构,并开发符合新传输需求的混合波束赋形算法。

举报本楼

本帖有 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0:13 , Processed in 0.13176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