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微槽敷设光缆在沿街商铺场景覆盖中的应用分析 一、前言多年以来各运营商对集团客户、家庭宽带的市场占有竞争异常激烈,各运营商均在积极挖掘市场潜能,提升各自的市场占有率。有线资源对潜在用户的覆盖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关键,随着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沿街商铺类的商企客户资源最近几年成了各运营商再次抢占的重点。但由于沿街商铺所处的独特位置,实际覆盖存在一定的困难,制约了各运营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探讨一下沿街商铺场景用路面微槽光缆解决光纤覆盖问题的应用。 二、沿街商铺场景有线覆盖情况分析2.1住宅楼底层式沿街商铺有线覆盖传统多层住宅楼底层的沿街商铺,建筑物结构比较简单,多数为砖混结构,商铺房间结构基本与上面的住宅结构相似,基本在家庭客户做有线家宽覆盖建设时一同覆盖。 2.2 商业街式沿街商铺有线覆盖商业街式的沿街商铺多数以步行街为主,非步行街场景也带有步行街的模式和色彩,这些区域多数是管道资源匮乏、楼体布放光缆困难的场景。有线覆盖的疑难覆盖的区域及历史遗留问题多数在这些区域。有线已覆盖的区域基本维持现状,升级改造存在一定困难,有线未覆盖的区域依旧是覆盖难点,长时间的开挖管道和大规模动土、架空等作业活动均会对过往行人及商铺带来很大影响,施工协调较为困难。这类区域沿街商铺的有线覆盖建议采用特殊施工工艺进行。 2.3 前商铺后为住宅小区类的沿街商铺有线覆盖前商铺后为住宅小区类的沿街商铺,这类沿街商铺虽然同住宅小区一同建设,属于整个小区的一部分,但与小区的住宅楼区域有明显的界限划分。一般主体结构为1~3层,店铺房间结构按商业经营场所设计。这类沿街商铺在早期小区家宽覆盖时要求同时覆盖,但是在实际施工时由于其与小区的住宅区域有显得隔离,部分区域施工困难,导致未同时覆盖。这些未覆盖的商铺需重新覆盖建设,这类商铺的覆盖很难利用现有家宽的覆盖资源。 2.4 独立商务楼宇、写字楼、宾馆酒店楼宇沿街商铺有线覆盖这类商铺基本随楼宇、楼层、房间覆盖时统一进行了覆盖,只要所在的独立商务楼宇、写字楼、宾馆酒店楼宇已经进行了有线覆盖,即使个别商铺没有覆盖,也能利用现有的有线覆盖资源解决,基本不存在覆盖困难的问题。 2.5 商场类楼宇沿街商铺有线覆盖商场类楼宇沿街商铺,这类商铺基本上在商场内和对外均能进入,内部完全与商场连通,就是商场内商铺的组成部分,只是对外开了门头。这类商铺只要商场内商铺做了覆盖,其覆盖就不存在问题。 三、路面微槽光缆的先容3.1常用路面微槽光缆先容GYLMXTY--金属加强构件、中心金属管填充式、聚乙烯护套通信用室外路槽光缆GYLXTW--金属加强构件、中心塑料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一聚乙烯护套通信用室外路槽光缆GYLTS--金属加强构件、层绞式塑料松套填充式、钢-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路槽光缆 光缆中的光纤数宜为4、6、8、10、12、14、16、18、20、24、30、36、48、60、72、84、96、108、120、132或144芯,也可以是用户要求的其他芯数。 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应纵向渗流。 3.2 光缆机械性能路面微槽光缆的机械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路面微槽光缆机械性能
3.3 路面微槽路面微槽是在现有水泥或沥青道路路面开槽宽度不大于20mm、槽道内最上层光缆距路面深度不小于80mm、槽道的总深度不大于路面层厚度2/3的微型槽道。 四、路面微槽光缆覆盖沿街商铺分析4.1 沿街商铺前路面程式分析沿街商铺门前路面一般为铺装的人行道、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等。 4.1.1铺装的人行道结构1)通常情况下人行道均有垫层,垫层厚度一般为25cm。 2)人行道的基层为10cm厚的水泥稳定层,施工工艺同道路水泥稳定层。 4)铺砌地面砖一般采用“放线定位法”顺序铺砌,板底应紧贴砂浆层,砂浆应饱满、密实。 4.1.2沥青路面结构1)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 2)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1〜3层组成; 3)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4)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 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5)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4.1.3混凝土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垫层、基层及面层组成: 1)垫层: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镇路面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2)基层: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且抗变形能力强且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3)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度、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图1: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2: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4.2 路面微槽光缆敷设要求4.2.1 路由选择原则路面微槽敷设光缆路由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路由可沿着或穿越现有水泥或沥青道路路面,但应尽量避开环境条件复杂与道路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尽量将路由选择在非机动车道路路面和其他便于维护和施工路面; 2)建议槽道开槽宽度小于20mm,槽道内最上层光缆距路面深度不小于80mm,槽道总深度不大于路面层厚度 2/3; 3)通过钻孔试验或其他合适的勘测方法分析路由的地基层土、沥青或混凝土路面厚度与组成成分不满足1)和2)要求的路由需更改路由设计; 4)终端与接头应尽量设计在路边。 4.2.2 微槽施工路面微槽敷设光缆沟槽的切割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缆沟槽一般采用路面切割机进行一次性切割,沟槽的转角角度应保证光缆敷设后的曲率半径符合要求。 2)光缆转弯处的沟槽切割方式如图 a和图 b所示。 图3:微槽切割示意图 3)光缆沟槽应切割平直,切割宽度和深度宜满足要求,一般不得将路面层切割透。根据所放光缆的不同外径,沟槽宽度也可另行设计。 4)光缆沟槽的沟底应平整、光滑、无硬坎(台阶)。在同一连续段内,当出现路面层厚度不同且距离较短时,光缆沟槽的深度宜保持一致。如采用不同沟深标准时,应保证在两沟深交接处的沟底平滑过渡。 4.2.3 光缆敷设要求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面微槽敷设光缆在布放前,应先对光缆沟槽及路面进行清洁处理使沟槽满足光缆布放和修复工艺要求,沟槽内不应有碎石等杂物,沟底平滑,然后在沟底预置一根用做保护层的 PE泡沫填充条或其他合适材料,如下图所示。
图:4:微槽光缆敷设及保护方式示意图 2)路面微槽敷设光缆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法敷设,在敷设过程中应逐步将光缆从缆盘上放出敷设进路面微槽中。当路由方向发生改变时,应保证满足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3)路面微槽敷设光缆宜整盘敷设,非确有困难一般不应断开光缆增加接头。 4)根据沟槽的深度和路面恢复材料特性的不同需在光缆的上方放置缓冲保护材料。采用热沥青(无压)修复时,如图4所示在光缆的上方需依次放入一层用做保护层的PE泡沫填充条和一至二层用做承压层和绝热的橡胶填充条;当采用冷修复材料压实修复时在光缆的上方需依次放入一层至多层承压PE泡沫填充条和(或)承压的橡胶填充条。在铺设过程中PE条和橡胶条应逐条逐次用滚轮进行压实。当路面微槽底部足够平整时,光缆可以直接放置于路面微槽底部。 5)路面的恢复应符合城市道路主管部门的要求,可采用冷修复材料或热沥青作修复材料。当采用热沥青修复时一般应先涂刷乳化沥青粘结剂,以使沥青能良好地同沟槽粘合,然后再铺设密封沥青将沟槽填平。 6)修复后的路面结构应满足相应路段服务功能要求。在道路应用期间,缓冲层与光缆布放空间的变形都不会导致光缆承受超出本标准规定的机械性能指标的外力影响。 4.3 路面微槽光缆覆盖沿街商铺示意分析在距离通信管道较远,从现有人孔井频繁做引接管道较困难、没有管道资源又不能大规模开挖动土、长期占用商铺门前公共空间、不能进行墙壁/架空敷设等场景可采用路面微槽敷设光缆的方式对未覆盖的沿街商铺进行有线覆盖。如下图示意:
表5:微槽光缆覆盖沿街商铺示意图 路面微槽光缆在敷设过程也会在通信管道中敷设和沿墙引上的情况,与传统光缆的敷设略有不同,敷设示意图如下:
表6:微槽光缆在人孔井及引上的部位的处理示意图 五、总结路面微槽光缆凭借其独特的敷设方式,适合于在没有管道资源、不宜大量动土、连续开挖又不能墙壁及架空的地段进行施工,是一种解决疑难场景光纤资源覆盖比较有效的手段。
|